• 當前位置:首頁 > 本市動態 > 詳情頁

    本市動態

    致公黨北京市委黨派提案辦理情況調研會在供熱協會召開

    時間:2020-09-02      來源:北京供熱網

    京城八月,秋高送爽。25日上午,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主任委員閆傲霜到市供熱協會調研。陪同調研的有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委劉學增、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秘書長李滿英、市政府參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參政議政領導小組成員王維平、致公黨北京市委調研處副處長任 巖、致公黨北京市委調研處干部季英波;市城市管理委副巡視員蔣志輝、市城市管理委綜計處處長王愛民、市城市管理委供熱辦副主任田平、市供熱協會理事長張春巖、市供熱協會秘書長胡保久、市供熱協會企管部部長張煥武、市供熱協會技術部部長丁 琦。這次調研的主要議題是: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0082“關于深化供熱改革,加快推進本市供熱智能化信息化的提案”辦理工作。

    調研組一行到達市供熱協會后,首先視察了豐臺供暖所96118供熱服務平臺及鍋爐房供熱設備設施。北京市供熱協會理事長、豐臺供暖所所長張春巖全程進行了詳細的匯報和介紹。

    目前,豐臺供暖所是國有事業單位,于1996年正式成立,是北京供熱行業大型專業化服務機構之一。隸屬于北京市豐臺區政府,直屬于北京市豐臺區房屋經營管理中心。他還匯報了豐臺供暖所現有職工,供熱建筑面積,管轄的鍋爐房以及人員構成等。

    市城市管理委副巡視員蔣志輝主持了這次會議,他代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和北京市供熱協會對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主任委員閆傲霜等調研組全體人員的熱烈歡迎與衷心感謝。

    隨后,市城市管理委綜計處處長王愛民匯報了市城市管理委第0082號提案辦理工作進展情況。他說: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0082號“關于深化供熱改革,加快推進本市供熱智能化信息化的提案”,市城管委高度重視,并已會同相關部門組織供熱單位開展調研和相關試點工作。然后從五個方面做了匯報,即:一、調研與初期階段工作開展情況;二、總體工作思路;三、技術條件已基本成熟;四、試點工作實施情況與效果;五、下一階段工作規劃。他說:要進一步做好擴大試點工作,為進一步推廣北京市供熱智能化信息化改革,需要在不同區域不同條件下進行多項目試點,尤其在城市核心區、副中心按照不同的建筑年代、建筑用途、供熱系統方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供熱項目率先開展。

    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前提條件,基礎設施具備條件的,可優先做智能化改造;基礎設施不具備條件的,應強化硬件基礎改造;新建建筑,應將智能化基礎條件寫入建設標準;在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時,也應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融入供熱智能化升級;做好出臺支持政策,在十四五規劃的總體框架下,將供熱智能化信息化改革與供熱智能管理平臺建設列入規劃,作為推動供熱行業發展的主要目標與方向。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為政策制定與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強調能效管理,引導行業管理水平提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財政補貼政策應向供熱新能源、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方向傾斜,引導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改革,使得財政資金投入可以發揮更多效益;資源整合、信息共享、提升精細化智慧化水平;通過大數據分析,驗證和完善能效評價體系,在政策引導下,實現供熱行業的優勝劣汰,提升行業整體管理水平,打造供熱市場各方多贏的局面,促進供熱市場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供熱智能化信息化試點項目的實施和有關政策的制定,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比如水電氣能源消耗、12345投訴、環保排放、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等各方面信息數據,將全市供熱資源整合優化提升,不斷推動本市供熱行業內涵式發展;通過平臺升級迭代,不斷發揮北京市智能供熱服務管理平臺作用,通過數據分析挖掘為行業主管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支撐,破解供熱行業現狀難題。他表示:目前供熱智能化信息化改革工作已初見成效,我們繼續推進該項工作進程,擴大試點范圍,并將最新工作進展及時向黨派溝通匯報。

    市供熱協會企管部主任張煥武代表協會匯報了“北京市智能供熱管理云平臺”搭建及試點項目工作開展情況。在匯報試點工作方案時,他說:研發智慧供熱平臺借助于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機器自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供熱系統的智能運行和智慧管理,包括氣候補償控制、自動水力平衡、戶間調控、供熱能耗監測、室溫遠程監測等手段,供熱企業實現了用戶-熱網-熱源的聯合調控,提高供熱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供熱質量,實施精細化管理。政府主管部門可通過智慧供熱平臺采集用戶室溫、供熱參數、能源消耗等數據,最終可實現隨時監管供熱企業的供熱質量,并通過分析不同建筑年代、不同采暖形式下室外溫度與供熱參數及能源消耗之間的關系,為政府主管部門的精細化管理、補貼政策、供熱標準制定等提供相應的依據。并通過第三方進行監管,監管供熱企業是否符合規范,監督用戶對供熱企業的滿意度。居民通過通過智慧供熱平臺,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和舒適的溫度,提升用戶滿意度,增強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會上,閆主委作了重要講話,她首先肯定了城管委和供熱協會關于智能供熱所做的工作,并進一步提出,關于智能供熱這件事不能半途而廢,做事就要做一件是一件,要堅定信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供熱需求逐步提升,對延長供熱時間、提高供熱溫度及其他個性化需求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不增加能源消耗,這些都需要通過智能化供熱的方式給予解決與實現。她說:從三個部門的答復上可以看出,從節能減排、提升管理、人民訴求等方面大家意識上是有共識的,而且當前從技術上也是完全能夠實現的。供熱行業從發展歷史上來說就比較傳統,粗放管理、粗放使用、粗放補貼,但是改革的難度又很大,越傳統、越復雜越需要科技支撐,用數據支撐決策。

    針對智能供熱,閆主委提出了以下四點要求:

    一、提高認識

    要提高認識,形成高度共識,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出發,提高管理水平,節約政府財政資金,但是不能光考慮運行補貼這80億,要算大帳,這些都是老百姓的錢,納稅人的錢。從市政管委角度,承擔的不光是人民生活基本保障職責、還要滿足人民的個性化需求,從政府管理和市場化相結合的角度入手,進行改革。

    二、明確目標

    關于擴大試點要有階段性目標,要列一下近期、中期、遠期目標,目標要量化,逐漸擴大,推動改革。近期目標,我們要逐漸擴大試點,逐步推進改革措施,目標至少要瞄到中期,中期就是北京市目前現有條件能夠利用現有這套手段,具備入網條件的要入網。

    我們的目標既要有工作上的目標又要有技術上的目標,階段目標并不要求很高,但是這個目標必須能夠清楚的說明,哪些實驗是在解決基礎問題,哪些實驗是在解決技術問題。

    要定個三年行動,三年內我們要把具備條件的,2000年以后的建筑都實現智能供熱。北京要馬上行動,北京要保持科技發展的先進、社會發展的先進、節能減排的先進、可持續發展的先進,要保持首善之區,所以階段目標定的不能低。

    三、務實推動

    信息化到智能化是一個過程,技術程度復雜,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從哪里來?要把人腦形成的經驗到理論再轉化成算法,不能指望程序員完全完成,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把老師傅的經驗搶救性挖掘轉換成算法,咱們目前這個技術團隊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也可以依托外界的科技企業,形成比較好的關聯,人機共同進步。

    閆主委提出,我們要有信心,有責任感,有使命感,基于原有的所有實踐,總結歸納。要借鑒小米的米粉經濟,讓人民群眾參與進來,制度設計有大家的貢獻,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維護和完善。務實推動不能單純算經濟賬,還要算人民滿意帳,要調動用戶和企業參與,我們的平臺不能單從管理的需求,要考慮用戶的需求。要考慮終端用戶、企業、政府決策者,幾方的需求要匯總在我們的建議里面。務實推動,目標要量化、任務要分解、市場機制要建立,社會參與要健全。

    四、制度保障

    平臺定位很好,選的是點狀鍋爐房,制度保障要實現:一是平臺整合,要有市場化機制,小型鍋爐房要改造提升,要有利益調整的倒逼機制,推動改革,要實現優勝略汰;二是要在兼顧公平的條件下滿足老百姓個性化需求,在滿足基本溫度標準18度的情況下,如果多用熱就應該多付費,要區分開什么是基本保障什么是額外需求。

    閆主委總結要“應改盡改,能早盡早”,不能等著北京市一刀切,能改的要先改,學校、醫院這種高耗能的要先改。智能供熱改革可以帶動產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改革一定要有好的制度設計,而且我們要更多關注集中在制度上,技術可以交給市場,要用利益進行調整,如何保障公眾利益、企業利益。政府的數據要共享,不能再粗放管理,要提升政府的精細化管理,在保障供暖的同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企業節能減排,提高效率。

    閆主委提出請求,明年要在全國兩會上提智能供熱提案,要把我們北京的探索、試點經驗分享,從國家層面上爭取一些政策,我們要研究出一個智能供熱三年行動,做好準備工作,條件成熟可以提。目前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大力宣傳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指出已經到了歷史機遇的臨界點了。

    閆主委指出,黨派提意見很容易,一線還會遇到很多難題,需要靠大家共同推動,實現幾方共贏,人民群眾滿意。感謝城管委和課題組成員的付出,對提案回復非常滿意,對城管委提出擴大試點、智能供熱列入十四五規劃、財政補貼政策調整的建議完全贊成,作為黨派代表最后再次表示了感謝,也提出要求,希望能夠持續推動智能供熱改革。

    老汉推车